谘詢和聊天的區別
發布時間✮:2017-01-05 15:48:43 字體:小大
剛開始寫這個系列⏯🚽,主要面向的是非從業人員——尤其是對正在考慮接受谘詢的當事人🙌🏿,從各個不同的側面來解答關于心理谘詢過程的疑問。不過最近幾個月,我發現自己還是情不自禁地聚焦在專業工作上,可能會更傾向于面向從業者多些👿𓀓。不知道會不會讓非業內的讀者看得很費勁👩🎤,先行致歉~大家也可以給個反饋🉐,謝謝🪻!
本文要說的🍄🟫🫅,是在許多當事人心中,常常第一個冒出來的問題。它通常也和另一個問題密切相關——谘詢師只是跟我說說話而已,為什麼還要收錢🦹🏽📒、而且還收得這麼貴?!
聊天,或者其他任何日常生活中的交流🪰,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雙方各有各的需要。
比如分享情感、尋求幫助、增進關系、交換利益……或有意或無意🤾🏽,雙方都期望從談話過程中“得到”些什麼——有人說那我只是想幫助對方呢?—— “想給”🚺,就是自己的需要🧏🏿♀️🧑🏽🎤。想得到的7️⃣,就是這種需要被滿足的感受。這些感受因時、因人而異,有時候是期望“被需要”👰🏼,有時候是期待被肯定被讚賞,有時候可能是想“回報”、或平衡自己的內疚……
總之本質上,是交換。
而心理谘詢的特殊之處是👷🏼,這個“交換”,發生在談話之前——谘詢師收錢了👨🏿🔬。
谘詢師收的谘詢費☝️,交換出去的🤹🏼♀️,是在接下來這個小節的時間裡,盡可能不滿足自己的需要——只能是盡可能而已,最多是隨著谘詢師修煉的水平,無限趨近于“無欲無求”的狀態。所以反過來,當事人也可以以此為尺⛔,去評估谘詢師的水平:如果你發現你的谘詢師,常常會在談話過程中為他/她自己做些什麼——比如搶著發表自己的觀點,或者只顧著問自己的問題、而很少關注你對這些問題是否感興趣,又或者熱衷于維護自己的某個固定形象比如權威的👨🏼🦰、或溫和的、或智慧的等等——總之如果你感覺到談話中有太多時間🟫,你是被“冷落”的,而他/她成了聚光燈下的“主角”,那麼基本上➔,你可以考慮換個谘詢師了。
那麼谘詢的這種特殊的談話格局和氛圍🤏,與社交談話有何具體差異呢🥯?
先假設谘詢師是有一定專業水平的,那麼他們就不會為了討好你,而從來不提出尖銳的問題;不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牛逼👇🏿,而從來不表露他的弱小和困惑;更不可能一聽到你說能不能一次谘詢個兩三個小時,馬上兩眼放光欣然接受——正如前面所說,谘詢師這個“人”的需要,基本上已經被谘詢費“買斷”了🐵,所以回避焦慮讓自己更舒服⚡️、維護形象讓自己的自戀被滿足、甚至對金錢的貪婪等等,這些行為不受控制地出現在谘詢室之內✵🐍、出現在谘詢時間之內,鐵證如山地說明了谘詢師能力不足。
當谘詢師能基本放下自己的需要,完全聚焦于當事人的內心時,談話首先不會像“聊天”那樣“你來我往”——一定有大段大段的時間,是谘詢師在聽,當事人在表達——因為如何了解一個人🧚🏻♀️、深入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?必然得讓這個人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來“呈現”⏪。而對面的聽者不單單是用心“聽”,還得全神貫注地“觀察”。想象一下,如果谘詢師跟當事人說話比例對半開👨🏿🦳,甚至比當事人說得還多💜🚴🏽♂️,請問當這人嘴巴不閑著的時候,哪有可能去了解和觀察對方?
然後,談話過程也不會像“聊天”一樣,有問必答、問什麼答什麼🙋♂️。
早幾年,我不止一次試過在和朋友隨便聊聊時🫱🏿,進入谘詢狀態——剛學會新玩意兒,總會忍不住去擺弄、賣弄。猜猜結果是什麼🗃?基本上過不了幾個回合👍🏼💇🏽,對方就會一臉警惕、有時是不悅地身體後仰,斜著眼瞪我——因為這種狀態下,對方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成了談話的焦點,而我這個談話對象,變得似乎不存在🌨、又似乎在一旁窺伺🖕🏿、還似乎不經允許就進入他們內心的空間了——再好的朋友📘,也不會喜歡我們不請自來、隨意進出他們的臥室,對吧🌨?
而谘詢呢,卻正需要這種狀態才行🙎🏻♀️🏄🏿。因為谘詢師和當事人的生活沒有交集🫄🏿👩🏿🎓,在支付了谘詢費的前提下,谘詢中的談話又不會帶來利益沖突,同時當事人是內心有困擾,需要谘詢師利用專業能力進入他們的內心去幫助他們——就像犀牛背上的犀牛鳥,對犀牛來說是好夥伴,但如果它們沒事停到“細皮嫩肉”的小白豬身上啄來啄去,對後者來說就不是件愉快的事了……
關于“答非所問”👩🏼⚕️,之前有好幾篇文章交待過,此處就不細說了🤨。要是聊天時這麼幹,估計對方會大感無趣、乃至拂袖而去——在聊天這種活動中🤾🏻,如果其中一方“無欲無求”,一是談話進行不下去,二是對方會感到不平等和不被尊重。谘詢則正好相反——谘詢師心有私念,才是對對方的不尊重☑️、對自己的工作不尊重!這就叫到什麼山唱什麼歌。
谘詢師在谘詢過程中,時而會像面一塵不染的鏡子,巨細靡遺地照出當事人的“原形”;時而會變身成當事人的“喉舌”,說出他們自己不曾意識到🧑🏭🏤、不曾表達過的真實情感;時而會成為“榜樣”,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未曾發覺的能力;時而又只是靜靜地“陪伴”,和他們一起慢慢學習接受生命中的無奈和無力感……
其實人為什麼會被自己內心的東西困住?因為自己最真實的某些部分🏋🏿♀️,被內心的一些力量、信念所排斥和否定🏄♀️⚫️。
比如我不接受自己也可以是弱小的🥷🏻,那麼就會一直“勇往直前”,就算累得都站不起來了🧏🏻🚈,還是會懷疑是不是做得還不夠;
比如我恐懼不確定的感覺🍙,就會希望把一切都弄得一絲不亂🧔🏼🧑🏼🎤,就算因此弄得身邊的人無法忍受,我也會視而不見👸🏻;
比如我不敢承認自己對別人的依戀🎁,那麼我就無法消除自己對旁人莫名其妙的敵意🥶、和不知所為何來的憤怒……
谘詢談話的方向,是在呈現🧑🏼💻、接觸🤸🏻📼、理解和整合這些過程;
而聊天的談話呢,是像我們每個人一直習慣的那樣⚰️,陷入、且重複著這些過程。
本文這個題目👉🏻,這些年來寫過至少三四次🧁,估計將來,還會寫不知道多少次……因為一來每隔一段時間,會有新的理解,二來⛸,這裡面的內容本就花樣繁多🤰🏿,一次哪裡寫得完?今天這篇所呈現的角度🏈,或者可以這樣概括:
聊天,是兩個人在對話👱🏻♂️;
谘詢,是兩個人在“觀察”對話。